织梦CMS -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!

欧博ABG官网-欧博官方网址-会员登入

陈嘉皇冠庚书信中的教育家精神

时间:2025-05-08 06:43来源: 作者:admin 点击: 5 次
在协助编纂《陈嘉庚文集》过程中,2024年笔者得以誊写校勘40多封陈嘉庚亲笔书信(收藏于厦门市集美学校委员会《陈嘉庚档案》)。今天重温陈嘉庚这批书信,我们看到一位“社会活动家型教育家”百年树人的独特魅力,看到一座可资构筑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高地。

在协助编纂《陈嘉庚文集》过程中,皇冠2024年笔者得以誊写校勘40多封陈嘉庚亲笔书信(收藏于厦门市集美学校委员会《陈嘉庚档案》)。这批写给其教育事业襄助者的书信尘封多年,时间跨度长达25年(1932—1957年),字数近3万字。纸短情长,一封封“嘉”书,字字句句记录了一位“百年巨匠”的上下求索,映照出深厚的教育家精神。

1937年,时年63岁的陈嘉庚在给校董陈村牧的多封信笺中说“自己二三年来血气衰退……如执此简便铁笔,常常手与心违”,但“每念先到梓里”“莫非为厦大事与本校计”,教导师生在国难之时“务希坚持毅力,勇志镇定”“勉励勤奋”,DG游戏加强“国家精神、复兴民族之贯(灌)输”。1953年4月1日,陈嘉庚给时任集友银行上海分行经理的邱方坤写信:“我在洋景况二十余年来,辛苦万状,勉强支持集美学校之存在”,但仍决心以“无我”的境界倾资兴学,“(财富)由我手来,由我用出了。我自来志愿与共存亡,不负初衷而已耳”。

陈嘉庚坚持立德先立师、树人先正己,身教重于言传,臻于人格的完善与境界的开拓。在“遭此全世界不景之遇”最严峻的时刻,1932年6月18日陈嘉庚在给叶渊的信中说:“集美为义务学校,欧博注册负有半义务之性质。在鄙意,义务之物质,弟个人血汗负担;义务之精神,教员应兼备”,要求广大教师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。陈嘉庚不顾“个人之落魄”“尽行破产”,决然“诚意办学”,函告厦大并集美“切不可轻弃”,“盖(学校和教师)大众所瞻、模范社会,尤当以身作则”,要主动承担起为国育才的使命。

1941年春,内迁闽中的集美学校陷入最困难的时期。陈嘉庚于20世纪20年代设在厦门专司集美学校、厦大经费汇兑兼钱庄的“集通行”也内迁安溪并清盘。当年2月9日、3月13日、4月19日,欧博代理陈嘉庚接连致函陈村牧,对支持过学校事业但已流离失所的储户铿锵承诺:“存户不拘有无利息,概行清还为要。”“若债户未来领……按可存之款可寄妥银行生息。”以自身高度的诚信品格为人师表。

陈嘉庚善于更新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。1937年6月6日,他去函对助力福建农业“根本”的集美农林学校表达关切:“请注意农林之发展……实事研究试验,为将来教导农夫之实益,切切不可……作种植营业之性质。”对当时各地学校招生“竞争”展示宽广胸襟:“本校以义务牺牲,凡无须本校收容者,本校应让之避之,万万不可事竞争为宗旨。”他引用“西哲云:当为人模范,勿模范于人”,表示“师范校、水产校、农林校,欧博官网乏人可办,我负责而办之”,办教育“就是无他人可能办到,而本校应负职责,不计困难而提倡办之”,“其原因无他,当取在吾闽南最需要之学科,能实益青年生计与出路是也”。

在陈嘉庚看来,提升教育质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“复兴”。1937年6月15日,他叮嘱思考“职业教育应如何悉心倡办,向江浙等处调查有无可以借镜”;指出重在师资,“希注意筹备及觅聘教师耳”。8月3日来信则专门探讨侨生教育,鼓励侨生回国就学,但提出要考虑“梓里农业以闽南农事切需之人才用,及本校艰难之造就,万万不可不切实打算,期人人有实益”。

陈嘉庚总是以直面问题的非凡勇气探索教育救国之道。1937年6月30日给陈村牧的信中,陈嘉庚开创性地提出集美学校“复兴”战略:“余并希望新年来可否加办一科——工科”“集思广益,极力向诸实业科求为本校特出路,经办他人之未能办为至要。若工科一门,得觅有头绪,来年可以开班者,则本校便有农、商、水、工等校,其声价与实益毋须再赘也”。激励教育团队“务希虚怀立志,极力变更新的科目,万万不可依倚容易办到师、中二科之株守不化也”。

7月9日,陈嘉庚咨询专家意见后,就学校与实训工厂的关系提出看法:“若工科,须待已兴工厂作罐头之后,再兴办工业。”因为“水校要扩展至能开罐头厂,实非容易。盖内海之鱼鲜可造罐头者,就有少可,亦乏消(销)路”。他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提出论证:“工科不在作罐头之工程,如作罐头何须工校学习数年?”“既不晓闽中最需用何项工校出路,而必设教之科?”

陈嘉庚以爱的萤烛之火给学生以光亮,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。1937年6月15日,致信陈村牧:“本校要求代表闽南大众贫生出路,计造将来千万人幸福。”面对广大无学可上的“贫生”,说“初事无良好机关振作之学校,而我当负责提倡之、模范之”,“然后我再力谋全闽南他人未能帮之学校,而极力注意提倡之、创始之”。在1937年的信笺中,陈嘉庚6月6日谈到减免学费,“(学费)水产、农林、师范概免……若贫生则免收”;如自己入股的公司有盈利,下学期“学费一切均免、宿费亦然,师范、农林伙食均免……前时并收各费可免者,尽行裁去”。

陈嘉庚信中虽常强调“闽南”,事实上是立足家乡示范、胸怀全球视域。1937年6月15日信中对“经验及招生之便利”却被停办的师范科“无复活之希望”感到遗憾,认为“当时若无本校,则闽南及南洋教育安有如此发达”。他放眼海外扩充教育,“往缅甸、暹罗、爪哇、西贡、苏岛等处招生”“大约二百名加减”。7月9日规划海外招生:“盖侨生之众,贫生乏别校可容,我又不分省界,故逐年按招百余名,至二三百名,实非奢望。”以一己之力承担侨生教育,“无论贫富子弟一律免费”“为鼓励侨胞爱国起见,而精神上收效”。

今天重温陈嘉庚这批书信,我们看到一位“社会活动家型教育家”百年树人的独特魅力,看到一座可资构筑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高地。

(责任编辑: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
发布者资料
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 注册时间:2025-05-11 08:05 最后登录:2025-05-11 08:05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